在各大院校“雲畢業”的季節裡,一場難得的線下畢業生藝術展上週四溫暖啟幕。不過它既不在美術館,也不在校園裡,而是出現在了朝陽大悅城的公共空間,並對公眾免費開放,將持續至8月23日。
展覽彙集57位元畢業生作品
這段時間,只要走進朝陽大悅城,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與畢業生藝術作品不期而遇。記者瞭解到,這場“不安的嚮往”——2020畢業生藝術展,徵集了來自中央美術學院、中國傳媒大學及天津美術學院的57位青年藝術家的50件/組作品,展覽空間從2層延伸至6層,並充分利用樓內燈箱進行平面作品展示,最大程度烘托出畢業季的藝術氛圍。
朝陽大悅城本就是年輕人聚集的商圈,這樣一場90後藝術家們帶來的展覽更能與觀眾產生共鳴。記者看到,不少逛街的顧客在展品前都放慢了腳步,有的還不時舉起手機拍照,記錄下藝術家的奇思妙想。
其實,“畢業季公共藝術展”此前已經在朝陽大悅城連續舉辦了五年。但今年在疫情之下,這場展覽的意義就顯得尤為特殊。朝陽大悅城美陳負責人葛平坦言:“今年無疑是更特別的一年,我們選擇將走向‘雲端’的畢業展再度帶回線下空間,也希望讓更多人看到青年對自身的探索和對世界的理解,放大藝術對於社會和心靈的療愈力量。”
她透露,此次參展的作品是向幾大藝術院校的畢業生們徵集而來,又從中挑選了適合商業空間展示的,作品形式從傳統的架上繪畫、雕塑,到新媒體裝置、交互動畫、VR全景,體量與豐富程度為歷年之最。
《2020的第一場戰役》(天津美術學院,李雲肖)
其中,李雲肖在《2020的第一場戰役》中通過機械和手工混合的創作語言,表達了自己在這場疫情中的感受;劉嘉穎通過乙太坊區塊鏈創作的作品《Sound Money》探討了“加密貨幣”、“信用創造”、“交易”等主題;張家祺的《貓林》與邱達強的《羈》表現的都是經常與人類相伴的動物,從中可以看到青年藝術家對人與動物關係的理解;而朱仲魚的作品《信仰的冬天—禮物》則是在提醒成長中的年輕人,“當有一天有能力掌控世界時,不忘初心,記得那份單純與真誠。”
帶著核酸檢測報告來布展
“往年我們都是先看到各大院校的實際作品再去徵集,今年因為是雲畢業,很多作品都偏虛擬,看不到全貌,我們其實花費了非常大的精力去跟學生溝通。”此次展覽的策展方之一、“藝術介入”的執行總監洪基伶告訴記者。布展期間,由於大部分畢業生都不在北京,他們也只能通過視頻的方式與作者聯繫。
在為數不多的親自布展的畢業生中,就有來自天津美術學院雕塑系的李敬寅。“我是7月7號來北京的,當時其實有點擔心疫情,還提前三天做了核酸檢測,是帶著酒精棉和檢測報告來布展的。”他的作品《昨日如謎》結構比較複雜,必須親力親為。同時,他還承擔著説明同學修補破損作品的任務。“布展到淩晨四點半,然後再做修補,時間很緊,都忘了和作品合個影,也有點遺憾。”他希望,等疫情控制得更穩定了,再和同學們來北京看看自己的作品展。
《昨日如謎》(天津美術學院,李敬寅)
疫情期間,李敬寅的畢業作品完成的也很困難,“找工廠、翻模、運輸都很辛苦,在家裡我父母給了我很大的幫助,幫我解決了很多客觀上的難題。”今年天美的畢業展只對外開放了一天,這次能來北京展出對他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,“能給別人看到,才能發揮作品的價值。”
談到“不安的嚮往”這個展覽主題,李敬寅很有感觸。“趕上這次疫情,找工作甚至做兼職都比往年更加困難。感覺我們這屆畢業生談嚮往都不太真實,一切的變數都被放大了,能把握住的只有眼前。”
這件作品上過兩次熱搜
“請不要在紅毯中間逗留太久,也不要打架。”這支正在朝陽大悅城6層展映的視頻,畢業季火爆了B站,還兩次登上微博熱搜。視頻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2016級數字媒體藝術系的同學們,他們在沙箱遊戲“我的世界”中,按照校園實景1:1複刻出了中傳校園模型。雲畢業的日子裡,同學們在這個二次元的虛擬校園中,一起完成了一次別具儀式感的畢業典禮。“遊戲中每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設置,都是我們大學四年生活的美好回憶,希望能讓大家產生回到學校的感覺。”這是創作團隊的集體心聲。
“《我的世界》雲畢業典禮”(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)
洪基伶告訴記者,因為疫情,今年的畢業展增加了不少多媒體和新媒體類作品的呈現。比如,宮未與顧新媛的作品《COVID-19疫》借助資料視覺化動態演繹,讓人們瞭解疫情下的中國醫務工作者現狀;王雪嬌與常馨月則通過作品《島》為觀眾展示了在資訊洪流中盲目輕信的謠言受害者們,希望能借此警醒大家;垃圾美學《ART4JUNK》是關於北京市垃圾分類的新媒體交互藝術裝置作品,張雅妮與農雯雯利用廢舊素材探討了生活與藝術的關係。青年藝術家們通過各自的視角,表達著對社會的關注與思考。
“非常高興參加這次展覽,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,疫情管控下,同學們的畢業作品展覽受到很大影響,這次展覽又給了我們一次作品展示的機會,很感謝。”中央美術學院的王雪凝說出了很多參展畢業生的心聲。這也正是策展團隊在疫情之下堅持辦展的初衷,洪基伶說,希望這次展覽能夠鼓勵學生們,用更積極的心態面對這個特殊的畢業季。“各大院校的老師們都很支持這次展覽,有些業內人士也專門到現場來看展。我們還幫同學們拍了很多線下展出的照片,大家看了都挺高興。”
《內歸因記-失聲》(中央美術學院,王雪凝)
她提醒記者,在“不安的嚮往”這一主題下,海報上還印著兩行小字——“未知是希望,遺憾是力量”。